柳青:滴滴从COO到总裁,原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,父亲是柳传志,自己是年收入千万的国际投行高管,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;
张博:滴滴首席技术官(CTO),原武大的才子、科院的佳人,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软件学院,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,主修人机交互,2008年毕业后,入职百度在百度负责过九条移动业务的研发,且均为上亿用户量级;
李建华:滴滴首席发展官,曾经是政府部门司局级干部,中国官员下海的最高级别;
朱景士:滴滴战略副总裁,曾任高盛亚太区执行董事。
程维常说“每三个月,滴滴就是一家全新的公司。”
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也曾经说过:
“程维是个不给自己设限的CEO,我也一直告诉他,要持续找更牛的人加入滴滴,但敢挖柳青还是超过我的想象。”
“争取柳青的加入,是一次有想象力的挑战。”
柳青的父亲是柳传志,自己是年收入千万的国际投行高管,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,创业时的滴滴与柳青如此不般配。
“话语体系全然不同,情感上自然无法产生连接”。
程维为了说服柳青加入团队,为了跳出工作场景,他安排了一次滴滴高管的西藏行。程维说:“去到陌生环境,像一个团队一样面对困难,有那种把性命交托彼此的感觉。”
滴滴7人团队从西宁出发,前往拉萨。程维刚到西宁就有了高原反应,昏睡过去。他们乘的两辆车在半路走散,路线、吃穿住行都没有了规划。悬崖与沼泽让滴滴管理团队产生了生死与共的情感。
一天夜里,程维跟柳青谈及自己创业的历程,表示明白柳青对高盛故旧的不舍,拿出手机放了一首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。柳青和程维哭了,她决定辞职,连夜给亲友们发了长信,告诉他们自己的决定,回到北京,柳青成为了滴滴COO,二号人物。
58姚劲波:你找到合适的人,你会收到惊人的效果
.
58同城姚劲波在复盘自己创业之路时,得出一个深刻的教训:
“如果让我倒回九年前,回到最初创业的那个时候,我要做的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,就是花30-50%的时间在找人上面。”
姚劲波说:
九年前我几乎没有在找人上花任何时间,我是个人占股,当时我自己认为自己是全能的,编程可以做,Logo可以做,上传服务器也会做一点点,做产品没有问题。
后来发现你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老输,这里输一点那里输一点,人的信心从100分可以突然掉到0分,打了几个败仗,特别沮丧,于是忽然有一天醒悟了,重新开始在各板块全部组建一流的人:销售、人力资源、财务、产品、市场、服务器运维、美工、无线,全部招一流的人。
他说“找到合适的人,你会收到惊人的效果”。
因为,找到这个人以后,基本上这块就变成公司的优势了,比如销售,同样的流量,你去变现,中等人可能做80万销售额,好的人可能做100万销售额。你的公司的成本可能是80万,只能做80万销售额,没有利润。但是你的对手,可能找到了一个优质销售,同样80万的成本做100万销售额,就有20万利润。这两个企业融资的时候,如果你的估值1000万,对手可能就是5000万,因为你没有利润,他有利润。
投资人做模型出来,他就是比你高五倍的估值,于是你只能拿到200万投资,他拿到了1000万,于是你就必败无疑。任何业务都是这个道理,流量上面也是这样,用户产品合作上面统统是这样,有时候你败败得稀里糊涂,就是因为你找错了一个人。
最后
总结一下,创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,是一个长期、艰苦的过程,没个七八年达不到目标;同时又要求你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竞争,这一切都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循环滚动,不断撕杀、突围。
所以,我们必需重视团队的组建。
作者:Allen(ID:qq1186974614)
相关阅读: